国土空间规划迎来标准化,市场爆发在即
泰伯网 沈鹿 | 文
国土空间规划的信息化建设迎来明确步骤和技术规范。日前,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的建设思路,并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南。
国土空间规划是自然资源部成立后的一项重要工作,统领了此前的土地、城乡、主体功能区等各类规划。泰伯研究院预测,2020年底之前市县以上的国土空间规划将为地理信息产业带来一波百亿级的市场机会。
随着该项工作在5月正式启动,相应的信息化建设也拉开帷幕。
1
标准化产品要来了
国土空间规划的两大块市场,规划编制市场和信息化市场目前有越靠越近的趋势。信息化市场主要指一张图和信息平台建设,涉及到业务执行层面,还是由地信企业来主导。因此这份明确指导了信息化建设思路的文件就显得格外重要。
《通知》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三个建设步骤:一,形成“一张底图”;二,建设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三,叠加规划成果,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国土空间“一张底图”是我国自然资源现状的“总数据池”,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整合遥感影像、基础地质、地理国情普查等数据,并共享发改、住建、环保、水利等部门数据。数据成果在2020年底完成向国家级平台的汇总。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则是在底图的基础上,叠加省级和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成果,形成一个“可打开”的、多层叠加的规划数据管理体系。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在一张图基础上提供功能应用,是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大部分地理信息企业的关注重点,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
基础信息平台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同步推进,对地理信息企业要求较高。这需要地理信息企业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路有整体性的理解,深入规划编制的前中后期。事实上,国内很多地理信息企业已经基于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解,进行了配套的软件研发。某企业市场负责人告诉泰伯网,他们的产品可以进行快速部署,只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指标调整即可。
上云成为自然资源数据管理的统一归宿。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不但要破除横向壁垒,还要打通从国家到市县级的数据渠道,对政府层面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据泰伯网了解,自然资源部正在积极筹备“自然资源云”的搭建,并与多家云企业进行了接触,涉及存储、计算和安全能力。与此次《通知》一同下发的相应技术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形成四级信息平台。政府云能力建设将进一步沉淀。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作为基础信息平台的业务应用被单独列出,也体现了国土空间规划的特点。泰伯网专栏作者小胡子表示,目前语境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系统,主要是指“监测评估预警”,在规划编制的时候就已经将评估模型嵌进系统。起到监督评估作用的,就是各类指标。
指标是国土空间规划评估的数据载体。本次文件附加了《市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技术指南(试行)》,提出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森林覆盖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等28个核心指标。原本,这些指标散布于主体功能区、土地、城乡等规划体系之中,国土空间规划将上述指标进行了融合。除此以外,还有60个推荐指标供各地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对企业来说,整体架构搭建完成后,指标的增删就变得相对容易了。
思路和指标的确定,将使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边际成本降低,意味着市场化浪潮的真正到来。
在此之前,国家颁布了80多页的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试行技术指南,涉及100多项各类公式和图表。这种复杂性对评价工作提出了很高的信息化要求。但因为有了明确的标准,苍穹、数慧、中地等地信企业就开发出了对应的软件和系统,并在各地投入应用。
2
多元竞争格局初现
自然资源部成立之后,国土空间规划作为一种新的规划理念和体系,成为重要的职能组成部分,并对原有规划格局和市场产生了冲击。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外另设其他空间规划”。
泰伯研究院此前预计,到2020年底,国土空间规划市场规模在260-350亿之间。庞大的市场,少数头部企业很难一口吞下。
首先是“时间紧”。根据部署,2020年要基本完成市县以上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并初步形成“一张图”。一年半的时间,全国30多个省及300个地市,尽管对“基本”和“初步”的理解存在回旋余地,规划师们还是免不了“焚膏继晷”。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规划师李白透露,一般而言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时间在1年左右,而作为基础的三调数据成果要到2020年才能最终公布,无法满足要求。对此,他们选择首先完成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而规划单位手中也往往拥有一部分现成的地理数据,结合二调和三调的阶段性成果,工作已经可以开展。
其次是“任务重”。国土空间规划涉及领域庞杂,此前,土地规划编制由原国土资源系统主持,城乡规划由住建系统承担,对应的信息化市场也各有分工。为了争夺市场,各地的规划单位和地信企业都处于“群策群力”的状态。
李白介绍,在实际规划编制过程中,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单位存在一个“总分总”的过程。编制前规划单位间会共同进行整体构思,业务过程相对独立,最终规划编制完成后还会进行总体协调。而地信企业与规划单位间也会不断进行业务和数据上的交流。
同样的情况方面在人员和技术流动方面也有体现。中部某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工程师告诉泰伯网,现在单位很看重信息化能力的培养,ArcGIS等软件成为很多设计单位的“公共课”,规划院大量需求地信人才,土地规划院和城乡规划院间的人才竞争也十分激烈。
5月,土地学会宣布停止土地规划甲级机构名录推荐评审。7月,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甲级资质认定由住建部划归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业界猜测,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的资质管理制度可能正在路上。
(李白为化名)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终于不出外业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全面启动
《精读》